妇人经产杂病第二十三

[b]妇人病 四物良[/b] 与男子同,唯经前产后异耳。《济阴纲目》以四物汤加香附、炙草为主,凡经前产后,俱以此出入加减。 [b]月信准 体自康[/b] 经水一月一至,不愆其期,故名月信。经调则体自康。 [b]渐早至 药宜凉[/b] 血海有热也,宜加味四物汤,加续断、地榆、黄芩、黄连之类。 [b]渐迟至 重桂姜[/b] 血海有寒也,宜加味四物汤,加干姜、肉桂之类;甚,加附子。 [b]错杂至 气血伤[/b] 经来或早或迟不一者,气血虚而经乱也,宜前汤加人参、白术、黄 之类。 [b]归脾法 主二阳[/b] 《内经》云∶二阳之病发心脾,有不得隐曲,为女子不月。宜归脾汤。 [b]兼郁结 逍遥长[/b] 郁气伤肝,思虑伤脾,宜加味逍遥散。 [b]种子者 即此详[/b] 种子必调经,以归脾汤治其源,以逍遥散治其流,并以上诸法皆妙,不必他求。唯妇人体肥浓者,恐子宫脂满,另用二陈汤,加川芎、香附为丸。 [b]经闭塞 禁地黄[/b] 闭寒脉实,小腹胀痛,与二阳病为女子不月者不同。虽四物汤为妇科所不禁,而经闭及积瘀实症,宜去地黄之濡滞,恐其护蓄,血不行也。加醋炒大黄二钱、桂一钱、桃仁二钱,服五六剂。 [b]孕三月 六君尝[/b] 得孕三月之内,多有呕吐、不食,名恶阻,宜六君子汤。俗疑半夏碍胎,而不知仲师惯用之妙品也。高鼓峰云∶半夏合参术为安胎、止呕、进食之上药。 [b]安胎法 寒热商[/b] 四物汤去川芎为主。热加黄芩、白术、续断,寒加艾叶、阿胶、杜仲、白术。大抵胎气不安,虚寒者多。庸医以胎火二字惑人,误人无算。 [b]难产者 保生方[/b] 横生倒产、浆水太早、交骨不开等症,宜保生无忧散。 [b]开交骨 归芎乡[/b] 交骨不开,阴虚故也,宜加味芎归汤。 [b]血大下 补血汤[/b] 胎,犹舟也。血,犹水也。水满则舟浮。血下太早,则干涸而胎阻矣,宜当归补血汤加附子三钱。欲气旺则血可速生,且欲气旺而推送有力,加附子者取其性急,加酒所以速 、归之用也。保生无忧散治浆水未行,此方治浆水过多,加味归芎汤治交骨不开。三方鼎峙,不可不知。 [b]脚小指 艾火炀[/b] 张文仲治妇人横产手先出,诸般符药不效,以艾火如小麦大,灸产妇右脚小指头尖,下火立产。 [b]胎衣阻 失笑匡[/b] 胎衣不下,宜以醋汤送失笑散三钱,即下。 [b]产后病 生化将[/b] 时医相传云,生化汤加减,治产后百病。若非由于停瘀而误用之,则外邪反入于血室,中气反因以受伤,危症蜂起矣。慎之,慎之! [b]合诸说 俱平常[/b] 以上相沿之套法,轻病可愈,治重病则不效。 [b]资顾问 亦勿忘[/b] 商治时不与众医谈到此法,反为其所笑。 [b]精而密 长沙室[/b] 《金匮要略》第二十卷、第二十一卷、第二十二卷,义精而法密。 [b]妊娠篇 丸散七[/b] 《妊娠篇》凡十方∶丸散居七,汤居三。盖以汤者,荡也。妊娠以安胎为主,攻补俱不宜骤,故缓以图之,即此是法。 [b]桂枝汤 列第一[/b] 此汤表症得之为解肌和营卫,内症得之为化气调阴阳,今人只知为伤寒首方。此于《妊娠篇》列为第一方以喝醒千百庸医之梦,亦即是法。师云∶妇人得平脉,阴脉小弱,其人渴不能食,无寒热,名妊娠,桂枝汤主之。注∶阴搏阳别为有子,今反云阴脉弱小,是孕只两月,蚀下焦之气,不能作盛势也,过此则不然。妊娠初得,上下本无病,因子室有凝,气溢上下,故但以芍药一味固其阴气,使不得上溢。以桂、姜、甘、枣扶上焦之阳,而和其胃气,但令上焦之阳气充,能御相侵之阴气足矣。未尝治病,正所以治病也。 [b]附半姜 功超轶[/b] 时医以半夏、附子坠胎不用,干姜亦疑其热而罕用之,而不知附子补命门之火以保胎,半夏和胃气以安胎,干姜暖土脏使胎易长。俗子不知。 [b]内十方 皆法律[/b]桂枝汤治妊娠,附子汤治腹痛少腹如扇,茯苓桂枝丸治三月余漏下、动在脐上为 瘕,当归芍药散治怀妊腹中 痛,干姜人参半夏丸治妊娠呕吐不止,当归贝母苦参丸治妊娠小便难,当归散妊娠常服,白术散妊娠养胎,方方超妙,用之如神。惟妊娠有水气、身重、小便不利、恶寒、起即头眩,用葵子茯苓散不能无疑。 [b]产后篇 有神术[/b] 共九方。 [b]小柴胡 首特笔[/b] 妊娠以桂枝汤为第一方,产后以小柴胡汤为第一方,即此是法。新产妇人有三病∶一者病痉,二者病郁冒,三者大便难。产妇郁冒、脉微弱、呕不能食、大便反坚、但头汗出者,以小柴胡汤主之。 [b]竹叶汤 风痉疾[/b] 《金匮》云∶产后中风、发热、面正赤、喘而头痛,竹叶汤主之。钱院使注云∶中风之下,当有病痉者三字。按∶庸医于此症,以生化汤加姜、桂、荆芥、益母草之类,杀人无算。 [b]阳旦汤 功与匹[/b] 即桂枝汤增桂加附子,《活人》以桂枝汤加黄芩者误也。风乘火势,火借风威,灼筋而成痉,宜竹叶汤。若数日之久,恶寒症尚在,则为寒风,宜此汤。二汤为一热一寒之对子。师云∶产后风续续数十日不解,头微痛、恶寒、时时有热、心下闷、干呕,汗出虽久,阳旦证续在者,可与阳旦汤。 [b]腹痛条 须详悉[/b] 此下八句,皆言腹痛不同,用方各异。 [b]羊肉汤 痛谧[/b] 痛者,痛之缓也,为虚症。 [b]痛满烦 求枳实[/b] 满烦不得卧,里实也,宜枳实芍药散。二味无奇,妙在以麦粥下之。 [b]着脐痛 下瘀吉[/b] 腹中有瘀血,着于脐下而痛,宜下瘀血汤。 [b]痛而烦 里热窒[/b] 小腹痛虽为停瘀,而不大便、日晡烦躁、谵语,非停瘀专症也。血因热裹而不行,非血自结于下,但攻其瘀而可愈也。《金匮》以大承气汤攻热。 [b]攻凉施 毋固必[/b] 攻有大承气汤,凉有竹皮大丸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。《金匮》云∶病解能食,七八日更发热者,此为胃实,大承气汤主之。又云∶妇人乳中虚,烦乱呕逆,安中益气,竹皮大丸主之。又云∶产后下利虚极,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。读此,则知丹溪产后以大补气血为主,余以末治之说,为大谬也。 [b]杂病门 还熟读[/b] 《金匮》云∶妇人之病,以因虚、积冷、结气六字为纲,至末段谓千变万端,总出于阴阳虚实。而独以弦紧为言者,以经阻之始,大概属寒,气结则为弦,寒甚则为紧,以此为主,而参之兼脉可也。 [b]二十方 效俱速[/b] [b]随证详 难悉录[/b] [b]唯温经 带下服[/b] 十二 、九痛、七害、五伤、三痼共三十六种。因经致病,统名曰带下,言病在带脉,非近时赤白带下之说也。温经汤治妇人年五十,前阴下血、暮发热、手掌烦热、腹痛、口干云云。其功实不止此也。 [b]甘麦汤 脏躁服[/b] 《金匮》云∶妇人脏躁,悲伤欲哭,象如神灵所作,数欠伸,甘麦大枣汤主之。 [b]药到咽 效可卜[/b] 闽中诸医,因余用此数方奇效,每缮录于读本之后,亦医风之将转也。余日望之。 [b]道中人 须造福[/b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