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虚经乱
凡女人血虚者,或迟或早,经多不调。此当察脏气,审阴阳,详参形证脉色,辨而治之,庶无误也。盖血虚之候,或色淡,或涩少,或过期不至,或行后反痛,痛则喜暖、喜按,或经后则困惫难支,腰膝如折,或脉息则微弱弦涩,或饮食素少,或形色薄弱。凡经有不调,而值此不足之证,皆不可妄行克削及寒凉等剂,再伤脾、肾以伐生气,则惟有日甚矣。
凡肝、脾血虚,微滞微痛者,宜四物汤主之。或加肉桂,或加黄芩,随寒热而用之,自无不可。
[b]四物汤[/b] (见经不调)
三阴亏弱,无热无寒,平脏者,宜小营煎、五福饮、六物煎之类主之。此常人最宜之剂。或八珍汤、十全大补汤之类,皆宜择用。
三阴亏弱兼阳虚,宜大营煎、理阴煎之类主之。
[b]小营煎[/b](见《新方八阵·补阵》)治血少阴虚。此性味平和之方也。
当归(二钱) 熟地(二、三钱) 芍药(炒酒二钱) 山药(炒二钱) 枸杞(二钱) 炙甘草(一钱)
水二钟,煎七分,食远温服。如营虚于上而为惊恐、怔忡、不眠、多汗者,加枣仁、茯神各二钱,如营虚兼寒者,去芍药加生姜;如气滞有痛者,加香附一二钱,引而行之。
[b]五福饮[/b](见血热经早)
[b]六物煎[/b](见调经论外备用方)
[b]八珍汤[/b](见经不调)
[b]十全大补汤[/b](见调经论外备用方)
[b]大营煎[/b](见血热经早)
[b]理阴煎[/b](见血寒经迟)
忧思过度,心脾受伤者,七福饮、归脾汤之类主之。
[b]七福饮[/b](见《新方八阵·补阵》)治气血俱虚,而以心脾为甚者。
人参(二钱) 熟地(四、五钱) 当归(二、三钱) 白术(炒二钱) 枣仁(二钱) 远志(三、五分制用) 炙甘草(一钱)
水二钟,煎七分,食远温服。
[b]归脾汤[/b](见经不调)
脾土不健,饮食减少,宜燥宜温者,温胃饮、理中汤之类主之。
[b]温胃饮[/b](见《新方八阵·热阵》)治中寒,呕吐吞酸,泄泻,不思饮食,及妇人脏寒,呕恶,胎气不安等证。
人参(一、二、三钱或一两) 白术(炒一、二钱或一两) 扁豆(二钱炒) 陈皮(一钱或不用)干姜(炒焦一、二、三钱) 炙甘草(一钱) 当归(一、二钱。滑泄者勿用)
水二钟,煎七分,食远温服。如下寒带浊者,加破故纸一钱,如气滞或兼胸腹痛者,加藿香、丁香、木香、白豆蔻、砂仁、白芥子之属;如兼外邪及肝、肾之病者,加桂枝、肉桂,甚者加柴胡;如脾气陷而身热者,加升麻五七分;如水泛为痰而胸腹痞满者,加茯苓一二钱;如脾胃虚极,大呕大吐不能止者,倍用参术,仍加胡椒二三分许,煎熟,徐徐服之。
[b]仲景 理中丸[/b](见《古方八阵。热阵》)即名人参理中汤。治太阴即病,自利不渴,阴寒腹痛,短气咳嗽,霍乱呕吐,饮食难化,胸膈噎塞,或疟疾瘴气瘟疫,中气虚损,久不能愈,或中虚生痰等证。
人参 白术(炒) 干姜(炒) 炙甘草(各三两)
上四味,捣、筛为末,蜜丸鸡子黄大,以沸汤数合和一丸,研碎,温服之。日三四,夜二服。腹中未热,益至三四丸。然不及汤,汤法∶以四物根据数切,用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渣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
宾(景岳)按∶上方两数乃汉时权度,今后世所用,惟每味数钱而甘草半之,酌宜可也。
脾土虚陷,不能统摄营气,而为漏为频者,宜五福饮、归脾汤、寿脾煎、秘元煎、或四君子加芎归主之。
[b]五福饮[/b](见血热经早)
[b]归脾汤[/b](见经不调)
[b]寿脾煎[/b](见《新方八阵·热阵》)一名摄脾煎。治脾虚不能摄血等证。凡忧思、郁怒、积劳及误用攻伐等药,犯损脾阴,以致中气亏陷,神魂不宁,大便脱血不止,或妇人无火崩淋等证;凡兼呕恶,尤为危候,速宜用此,单救脾气,则统摄固而血自归源。此归脾汤之变方,其效如神。若犯此证而再用寒凉,则胃气必脱,无不即毙者。
白术(二、三钱) 当归(二钱) 山药(二钱) 炙甘草(一钱) 枣仁(钱半) 远志(制三五分)干姜(炮一、二、三钱) 莲肉(去心炒二十粒) 人参(随宜一、二钱急者用一两)
水二钟煎服。如血未止,加乌梅二个,凡畏酸者不可用,或加地榆一钱半亦可。滑脱不禁者,加醋炒文蛤一钱;下焦虚滑不禁,加鹿角霜二钱为末,搅入药中服之;气虚甚者加炙黄 二三钱。气陷而坠者,加炒升麻五七分,或白芷亦可。兼溏泄者,加补骨脂一钱炒用。阳虚畏寒者,加制附子一至三钱。去血过多,阴虚气馁,心跳不宁者,加熟地七八钱或一二两。
[b]秘元煎[/b](见《新方八阵·固阵》)治遗精带浊等病。此方专主心、脾。
远志(八分炒) 山药(二钱炒) 芡实(二钱炒) 枣仁(炒、捣碎二钱)白术(炒) 茯苓(各钱半) 炙甘草(一钱) 人参(一、二钱)五味(十四粒,畏酸者去之)金樱子(去核二钱)
水二钟,煎七分,食远服。此治久遗无火,不痛而滑者乃可用之。如尚有火觉热者,加苦参一二钱。如气大虚者,加黄 一二三钱。
[b]四君子汤[/b](见《古方八阵·补阵》)治脾、胃虚弱,饮食少思,或大便不实,体瘦面黄,或胸膈虚痞,吞酸痰嗽,或脾胃虚弱,善患疟痢等证。
人参 白术 茯苓(各二钱) 炙甘草(一钱) 加姜、枣。
水煎服。或加粳米百粒。
肝虚不能藏血,或多惊惕,或多小腹急痛,宜三阴煎、补肝散之类主之。
[b]三阴煎[/b](见《新方八阵·补阵》)此治肝、脾虚损,精血不足,及营虚失血等病,故曰三阴。凡中风血不养筋及疟疾汗多,邪散而寒热犹不能止,是皆少阳厥阴阴虚少血之病,……无火者宜此主之。
当归(二、三钱) 熟地(三、五钱) 炙甘草(一钱) 芍药(酒炒二钱) 枣仁(二钱) 人参(随宜)
水二钟,煎七分,食远服。如呕恶者,加生姜三五片;汗多烦躁者,加五味子十四粒;汗多气虚者,加黄一二钱;小腹隐痛,加枸杞二三钱;如有胀闷,加陈皮一钱;如腰膝筋骨无力,加杜仲、牛膝。
[b]补肝散[/b](见调经论外备用方)
若阴血虚,水不制火,而邪火盛者,或为夜热盗汗,或为烦渴生痰,是即劳损之渐,速宜调治。用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阴等煎,择宜治之,否则恐成血枯也。
[b]一阴煎[/b](见《新方八阵·补阵》)此治水亏火胜之剂,故曰一阴。凡肾水真阴虚损而脉证多阳,虚火发热及阴虚动血等证,或疟疾、伤寒屡散之后,取汗既多,脉虚气弱而烦渴不止,潮热不退者,此以汗多伤阴,水亏而然也,皆宜用此,加减主之。
生地(二钱) 熟地(三、五钱) 芍药(二钱) 麦冬(二钱) 甘草(一钱) 牛膝(一钱半)丹参(二钱)
水二钟,煎七分,食远温服。如火盛躁烦者,入真龟胶二三钱化服;如气虚者,间用人参一二钱;如心虚不眠多汗者,加枣仁、当归各一二钱;如汗多烦躁者,加五味子十粒,或加山药、山茱萸;如见微火者,加女贞子一二钱;如虚火上浮,或吐血,或衄血不止者,加泽泻一二钱、茜根二钱,或加川续断一二钱以涩之,亦妙。
[b]二阴煎[/b](见《新方八阵·补阵》)此治心经有热,水不制火之病,故曰二阴。凡惊狂失志,多言多笑,或疡疹烦热失血等证,宜此主之。
生地(二、三钱) 麦冬(二、三钱) 枣仁(二钱) 生甘草(一钱) 玄参(一钱半) 黄连(或一、二钱)茯苓(一钱半) 木通(一钱半)
水二钟,加灯草二十根,或竹叶亦可,煎七分,食远服。如痰胜热甚者,加九制胆星一钱,或天花粉一钱五分。
[b]三阴煎[/b](见上段)
[b]四阴煎[/b](见《新方八阵·补阵》)此保肺清金之剂,故曰四阴,治阴虚劳损,相火炽盛,津枯烦渴,咳嗽吐衄多热等证。
生地(二、三钱) 麦冬(二钱) 白芍药(二钱) 百合(二钱) 沙参(二钱) 生甘草(一钱)茯苓(一钱半)
水二钟,煎七分,食远服。如夜热盗汗,加地骨皮一二钱;如痰多气盛,加贝母二三钱,阿胶一二钱,天花粉亦可。如金水不能相滋而干燥喘嗽者,加熟地三五钱。如多汗不眠,神魂不宁,加枣仁二钱;如多汗兼渴,加北五味十四粒。如热甚者,加黄柏一二钱,盐水炒用,或玄参亦可,但分上下用之。如血燥经迟,枯涩不至者,加牛膝二钱。如血热吐衄,加茜根二钱。如多火便燥或肺干咳咯者,加天门冬二钱,或加童便亦可。如火载血上者,去甘草加炒栀子一二钱。
[b]五阴煎[/b](见《新方八阵·补阵》)凡真阴亏损,脾虚失血等证,或见溏泄未甚者,所重在脾,故曰五阴。忌用润滑,宜此主之。
熟地(五、七钱或一两) 山药(炒二钱) 扁豆(炒二三钱) 炙甘草(一、二钱) 茯苓(一钱半)芍药(炒黄二钱) 五味子(廿粒) 人参(随宜用) 白术(炒一、二钱)
水二钟,加莲肉去心二十粒,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