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寒方论(一)

[b]李论[/b] 太阳证,脉浮紧无汗,名伤寒,宜麻黄汤。脉浮缓自汗,名伤风,宜桂枝汤。 阳明证,不恶风寒,自汗,脉长,宜白虎汤,浮沉按之有力,宜大承气汤。 少阳证,脉弦,宜柴胡汤。 太阴证同前脉沉细,宜四逆,浮宜桂枝汤。 少阴证,脉沉实,宜大承气,脉细沉迟宜四逆汤。身凉脉沉细而虚,宜泻心汤。身热而烦躁,二便自利,脉浮洪无力,按之全无,宜附子泻心汤。吐泻不渴,脉微弱,宜理中汤。渴而脉沉有力而疾,宜五苓散。脉沉发热当汗,宜麻黄细辛附子汤。下利青色口燥,宜下。不渴,温之。 厥阴证,脉俱微沉实,按之有力,宜下。无力,宜温。 [b]刘论[/b] 表证宜麻黄汤发之。内证之外者,麻黄细辛附子汤渍形以为汗,里证根据方加大黄下之。 肾外证,脉浮,前方加姜附。内证泄利,后方加同。 肝外证,面青,脉弦,前方加羌活、防风。内证便秘淋溲,沉弦后方加同。 心外证,面赤,脉浮洪,前方加石膏、黄芩。内证烦心心痛而哕,脉沉,后方加同。 肺外证,面白,嚏悲,脉浮而涩,前方加桂姜。内证喘咳,脉沉,后方加同。 脾外证,面黄,善噫,脉浮缓,前方加白术、防己。内证腹满,脉沉,后方加同。 [b]羌活汤[/b] 治一切伤寒及两感。出刘。 羌活 防风 川芎 甘草 地黄 黄芩(各一两) 白术(二两) 细辛(二钱五分) 如身热加石膏四钱,腹满加芍药三钱,寒热加柴胡一两、半夏五钱,心下痞加枳实一钱,里证加大黄三钱,邪尽止之。 [b]大羌活汤[/b] 治同上方。出李。 防风 羌活 川芎 甘草 黄芩 细辛 独活 苍术 防己 白术 黄连(各一钱) 知母地黄(各三钱) 白芷(阳明加之) [b]双解散[/b] 混治。出刘张。 春夏不服麻黄 秋冬不服桂枝夏不服青龙 冬不服白虎 [b]桂枝汤[/b] 解肌和卫也,治太阳中风自汗浮桂枝(君也,风淫于内,平以辛) 芍药 甘草(臣也,酸收甘缓) 姜枣(使也,辛散甘缓) 各三钱此方,西北可常行之,惟江淮间冬春可行之。自春末夏至前用,加黄芩,谓之阳旦汤,夏至后,加芩二钱半、知母半两、石膏一两。若病患素虚寒,不必加减。 加芍药一两,治腹痛下后脉浮。 加大黄,治大实腹痛。 加附子一枚,治风湿身疼,又治汗漏不止。 加干姜治已汗、已下,又寒热往来。 加栝蒌、葛根,治有汗柔 。 加麻黄二钱、杏仁十二枚,治寒热往来,名桂麻各半汤。 加麻黄二分、石膏三钱,治寒热往来,脉微弱,不可汗,名桂枝三越婢一汤。 加浓朴、杏仁,治喘恶风无汗,表也。 去芍药,治下后,脉促胸满。 [b]麻黄汤[/b] 治寒邪。 麻黄(君也,三钱散寒) 桂枝(臣也,二钱解肌) 甘草(佐也,一钱,寒伤荣,荣主肝,肝苦急,以甘缓之) 杏仁(使也,利气,二十个) 加知母(一钱五分) 石膏(三钱) 治夏至前后无汗热病。 加杏仁五十枚、麻黄半两、甘草二钱、石膏八钱半,治喘。 加麻黄、薏苡二钱、甘草一钱、杏仁十枚,治风湿相搏身疼。 加麻黄细辛二钱、附子十枚,治少阳证脉沉。 加芍药、葛根、姜枣,治刚 无汗,名葛根麻黄汤。 [b]解肌汤[/b] 治春温,又治疫。 葛根(二钱) 麻黄(三钱) 桂枝 甘草(一钱) 芍药 黄芩(二钱) 枣同煎。 [b]升麻葛根汤[/b] 治春冬时行。 升麻 葛根 甘草 芍药(各等分) 又治太阳阳明合病自利 葛根(一两) 黄芩 黄连 甘草(各二钱)汤,治喘汗出里也。又治误下协热利不止。 [b]阳毒升麻[/b] 升麻(二钱) 犀角 射干 黄芩 人参 甘草(各一钱) [b]大青龙汤[/b] 治风寒两伤,寒脉浮紧中风证,风脉浮缓伤寒证是也。 麻黄(君也,六钱,散寒。) 桂枝(臣也,二钱,祛风。) 甘草(二钱) 杏仁(四十枚,甘苦助之佐麻黄也。) 姜枣(辛甘合之佐桂枝也。) 石膏(使也,使荣卫之气俱和而又专达肌表者也。) 上一服止,若再服汗多则亡阳也,若脉微弱汗出恶风不可服,服之则厥逆筋惕肉 也,大青龙不可误服,误服则厥逆。 [b]小青龙汤[/b] 治风寒两伤,加之心下有水气,乃除表里之邪耳。 麻黄(君也,发散表之风寒。) 芍药 五味(佐也,寒饮伤肺咳逆而喘以酸收肺逆也。)干姜 细辛 半夏(辛热心下有水,津液不行,则肾气燥,以辛润之,以热散之。) 若渴者,去半夏加栝蒌根。渴者气燥也,栝蒌根苦寒润燥也,若微利去麻黄,加芫花,水入肠间则利下,不可攻表,芫花下水,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,噎者水寒与虚,麻黄非宜,附热温气辛散寒,若小便不利、小腹满,去麻黄,加茯苓,若喘者去麻黄,加杏仁泄逆气。 [b]大承气汤[/b] 治邪结入胃,又治阳明少阳合病自利,治久痢热利腹胀。 枳实(君也,十枚,苦寒溃坚破结为之主。) 大黄(使) 浓朴(臣也,苦湿泄满除燥。)芒硝(佐以治热。) [b]桃仁承气汤[/b] 治蓄血。 桃仁(五十枚) 桂枝 芒硝 甘草(六钱) 大黄(一两三钱) [b]大柴胡汤[/b] 治春温。 柴胡(君也) 黄芩(臣也) 芍药(佐也,苦酸涌泻为阴) 枳实(佐也,苦寒泄实折热也)大黄(使也) 半夏 姜枣(辛散甘缓) [b]小柴胡汤[/b] 治春温热多呕曰胎。 柴胡(君也) 黄芩(臣也) 人参 甘草(佐也,甘平也。邪气传里,里气则不治,甘以缓之,以扶正气而复之。) 半夏(佐也,以辛散之。) 若胃中热而不呕,去半夏、参,加栝蒌根,不呕无逆气,故去半夏;人参恐助热,亦去之;栝蒌根苦寒,以通胸中郁热。若渴者,燥也,去半夏,加人参生津、栝蒌根润也。 若痛,中痛寒也,去黄芩加芍药。 若胁下痞硬,去枣,加牡蛎以咸软坚也。 若以心下悸,小便不利者,去黄芩,加茯苓以行水也。 若不渴,外有微热,表也。去人参,加桂,治表也。 若咳者,去人参、姜、枣,加五味子、干姜,甘补。逆气,故去参、枣,五味酸收,干姜散寒也。 若热入血室,谵语,加生地黄。 [b]四逆散[/b] 治少阴四肢厥逆。 柴胡 芍药 枳实 甘草上为细末,每服二钱,米饮调下。 嗽加五味子、干姜;悸者加桂。 [b]栀子豉汤[/b] 治心下懊 ,及吐汗下后,胸满虚烦不眠;又治白胎,又治劳复。 栀子 豆豉若下之后热不去,加干姜。 下后腹胀,加浓朴、枳实。 若劳复,加枳壳。 若发黄外热,加柏皮、甘草。 若时行大热虚烦,加生地黄、石膏、柴胡、升麻,名栀子升麻汤。 [b]瓜蒂散[/b] 吐胸满鬲实。 瓜蒂(苦寒) 赤小豆(酸苦涌鬲实) 香豉(苦寒去热) 亡血家忌。 [b]大陷胸汤[/b] 治胸中邪气与阳气相结,不得分解,壅于心下,硬痛。 甘遂(君也,一字,苦寒泄热破结。) 芒硝(臣也,八钱,咸寒泄热软坚。) 大黄(使也。) [b]大陷胸丸[/b] 大黄(半两) 葶苈 芒硝 杏仁(七钱) 甘遂(丸如弹不下再服) 蜜水下一丸。 [b]小陷胸汤[/b] 治前证按之痛。 黄连(三钱) 半夏(八钱) 栝蒌仁(二个) [b]枳实理中丸[/b] 治无热证结胸。 本方加枳实、茯苓。 [b]枳梗汤[/b] 治胸满不利。 桔梗 枳壳 水二钟,煎八分服。 [b]泻心汤[/b] 治虚痞,邪留心下谓之痞,留于胸中谓之结胸。 大黄(一两) 黄芩 黄连(二钱半) 若胸满而软加半夏。 若胸满恶寒自汗,加附子。 若胸满下之尤痞,加甘草、干姜、人参。 以上并去大黄。 [b]旋复代赭汤[/b] 治吐汗下后痞而噫气不除。 旋复花 甘草(一两) 人参(六钱) 代赭石(三钱) 半夏(八钱) 姜枣 [b]浓朴汤[/b] 治腹胀满。 浓朴(四钱) 半夏(二钱) 甘草 人参(各五分) [b]十枣汤[/b] 治痞硬引胁。 芫花 大戟 甘遂(四钱) 枣(十个) 同煎。 [b]茵陈汤[/b] 治热极发黄。 茵陈(君也,苦酸寒泄热主也。) 栀子(臣也,苦寒入心。) 大黄(使也。) [b]白虎汤[/b] 治热甚于外,又中外俱热,内不得泄,外不得散。 知母(君也,苦寒。) 石膏(臣也,助) 甘草 粳米(使也,以甘缓之。) 白虎为大寒之剂,立秋后不可服,服之则哕逆成虚损矣。 治秋时行,加苍术。 治风湿自汗,亦加苍术。 治 中暑、治 治白胎涩者,加人参。 [b]五苓散[/b] 克伐肾邪,治发黄、霍乱,通行津液。 茯苓(君也) 猪苓(臣也) 白术(佐也,脾恶寒,水饮内蓄,脾气不治,以甘助之。)泽泻(使下也,导溺。) 桂(辛热,水蓄不行则肾气燥,以辛润之,以热散之。) [b]小半夏加茯苓汤[/b] 治水结胸。 [b]茯苓甘草汤[/b] 治水饮为悸。 [b]理中丸[/b] 治脾胃。 人参(君也。) 白术(臣也,脾恶湿,甘胜湿。) 甘草(佐也,甘补) 干姜(使也,辛热,胃恶寒。) 若脐下筑动者,肾气动也,去白术,加桂。术甘滞气,桂辛散肾气。 若吐多,加生姜,去白术,术甘壅,姜散逆气。 若下多,加术,术胜湿。 若悸者,饮也。加茯苓。 渴欲水者,加术生津。 腹痛加参补之。 寒多,加干姜。 腹满,去术,加附。术令人中满,附辛散满。 [b]四逆汤[/b] 治阴寒脉沉。 甘草(君也六钱) 干姜(臣也半两逐寒) 附(使也一钱温经) 水二升,取四合,去滓,分二服。 [b]吴茱萸汤[/b] 治厥阴头痛,干呕涎沫,又治少阴烦躁,吐利四逆。 茱萸 生姜(半两) 人参(一钱) [b]真武汤[/b] 治停饮而咳,水饮内寒相合者。又治振;又治水在心下,外带表。 茯苓(君也。) 白术(臣也,脾有水则不治。) 芍药 生姜(湿淫所胜,佐以酸辛。) 附子(使也,散湿温经。) 若咳者,加五味、干姜、细辛,水寒射肺,酸收辛散。 若小便利者,去茯苓。 若下利,去芍药,加干姜,酸泄辛散寒也。 呕者去附子,加生姜。附补气,姜散气也。 [b]建中汤[/b] 治热多寒少;又治血少,尺脉迟涩;治腹痛;又治虚烦;又治悸。 胶饴(君也,甘温。) 甘草(臣也) 桂(佐也,辛散也。) 芍药(佐也,酸收也,泄也。)姜枣(使也,建脾胃) [b]脾约丸[/b] 脾约则小便数大便硬,约,胃强脾弱津液不布也。又曰脾日虚弱,津液约缩而不舒布也。 杏仁(润燥也) 枳实(散结也) 芍药(酸苦泄也) 浓朴(散脾也) 麻仁 大黄(使也) [b]抵当汤[/b] 治蓄血。 水蛭(君也,咸寒,咸胜血。) 虻虫(臣也,苦寒,苦走血。) 桃仁(佐也,血聚则肝气散。) 大黄(使也。) 水煎一服。 [b]小续命汤[/b] 麻黄 人参 黄芩(各一两) 芍药 桂 防己 甘草 川芎 防风 附 [b]金沸草汤[/b] 治咳嗽喘急。 前胡 旋复花(各一两) 半夏(五钱) 细辛 甘草(各二钱) 荆芥穗(一两半) 赤茯苓(六钱半) [b]葳蕤汤[/b] 治冬热病,咽痛,赤疹。又治风湿自汗。 葳蕤(一钱) 麻黄 白薇 羌活 杏仁 青木香 甘草(各一钱半) 石膏(二钱半)葛根(五钱) 川芎(一钱半) 作三服。 [b]甘桔汤[/b] 治咽痛。 桔梗 甘草 水煎服。 [b]射干半夏桂甘汤[/b] 治腹满自利。 [b]赤石脂禹余粮汤[/b] 治利不止,各一两作三服。 [b]黄芩汤[/b] 治太阳少阳合病自利。 黄芩 芍药 甘草 枣 [b]黄连汤[/b] 治下寒上热,腹痛呕吐者。 黄连(二钱) 陈皮 枳实 麻黄 杏仁 浓朴 甘草 葛(各一钱半) [b]黄连阿胶汤[/b] 治心烦不得卧。 黄连(一两三钱) 黄芩(三钱) 芍药(六钱) 阿胶(一两) 鸡子黄(八分三个) 先煎,后入黄柏。 上和匀作三服。 [b]猪肤汤[/b] 治少阴胸满而烦。 猪黑皮(五两) 煎至半,加蜜(三) 米粉(二)分三。 [b]酸枣仁丸[/b] 治吐下后虚烦不眠。 酸枣仁(一升) 甘草(二钱) 知母(五钱) 麦门冬(三钱) 茯苓 [b]桃仁汤[/b] 治狐惑。 [b]黄连犀角汤[/b] 黄连(五钱) 乌梅(七个) 木香(一钱) 犀角(一两,无亦升麻代。) [b]百合知母汤[/b] 治汗吐下后,寒不寒,热不热,行不能,坐不安也。 百合(三个) 知母(半两) [b]百合地黄汤[/b] [b]坏证[/b] 谓伤寒,又感风寒暑湿火燥,或经汗吐下温针,仍不解,宜知母麻黄汤、鳖甲散。 [b]知母麻黄汤[/b] 知母(三钱) 麻黄 甘草 芍药 黄芩 桂枝(半两) [b]鳖甲散[/b] 鳖甲 升麻 前胡 黄芩 乌梅 犀角 枳实(半两) 地黄(一两) 甘草(一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