咳逆哕

夫咳逆者,俗谓之吃忒是也。才发声于喉间则遽止,HT HT 然连续数声,然而短促不长。古人谓之哕者,非也。哕与干呕无异,但其声浊恶而长,然皆有声而无物。病至于哕,则危,难治矣。大抵KT 近于哕。KT 者,但胸间气塞不得下通,哕则恶浊之声达于外矣。盖因胃气本虚,汗下太过,或复饮水,水寒相搏,虚逆而成。经曰∶阳脉浮,则为气KT 。又曰∶脉滑,则为哕。此为医咎,责虚取实之过也。又有热气拥郁,上下气不得通而哕者,轻则和解之,通利之,甚则温散之。设若不尿,腹满而哕者,咳逆、脉散而无伦者,虽神医不能措手,与伤寒咳而气逆者又不同也。 若将吃忒紊于哕与咳而气逆,则误人多矣。临病之际,宜明辩之。 咳嗽,大便少,与大承气汤下之。盖由热气冲膈肝肺故耳。若便软,泻心汤,胃气虚而冲脉逆也。若脉散者,不治。咳逆潮热,小柴胡加橘皮生姜汤。 厥逆不止,乌苓汤;有寒者,羌活附子散。 伤寒表不解,心下有水气,干呕,发热而咳,或KT ,小青龙汤去麻黄,加附子。 寸口脉浮大,医反下之,为逆,又饮冷水,令汗大出,水得寒气,冷必相搏,其人即KT ,豆蔻汤。 哕而腹满,大便不利,先宜半夏生姜汤,次用承气汤;小便不利,猪苓汤。 阳明中风,脉浮弦,小便难,潮热而哕,小柴胡汤加茯苓。 呕哕,手足冷逆,小橘皮汤。若胸满虚烦,大橘皮汤;胃气寒者,吴茱萸理中汤、温中汤。 《金匮要略》曰∶哕逆者,橘皮竹茹汤主之。哕不止者,橘皮干姜汤、半夏生姜汤、退阴散子,宜消息用之。 温病热未除,重被暴寒入胃,蕴结不散,变哕,梓皮饮子。温病有热,饮水暴冷,作哕,茅根葛根汤。温病胃冷,变哕,茅根橘皮汤。温病有热,饮水暴冷,枇杷茅根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