痰饮

[b]二陈汤[/b] 治痰饮及诸般咳嗽之通剂。 茯苓(四钱) 半夏(二钱五分) 陈皮(一钱五分) 炙草(一钱 加生姜四片,枣三枚,水煎服(钱数新定。 [b]滚痰丸[/b] 治老痰顽痰变生诸种怪病。 [b]青礞石[/b](打略碎,入瓷瓶,加焰硝一两,以盐泥封固 红,取出研飞净三两) 大枣(酒蒸八两) 黄芩(酒洗,各八两) 沉香(一两 水泛为丸,每服一钱五分,仰卧而勿行动,二时许方行动饮食,服后喉间稠粘塞,乃药与病相拒,少顷自愈。 [b]桂苓甘术汤[/b] 治痰饮头晕,欲呕,心下悸,小便不利等症。 茯苓(四钱) 白术 桂枝(各三钱) 炙草(一钱五分 水煎服(钱数新定。 [b]桂附八味丸[/b](即肾气丸) 治肾虚诸病,但小便不利者宜之。 熟地黄(四两) 山茱肉 怀山药(各二两) 茯苓 丹皮 泽泻(各一两半) 附子(泡) 肉桂(各五钱 蜜丸如梧子大,每服五十丸,米汤下,以美膳压之。 王肯堂云∶“相火寄于命门,命门者,男子以藏精,女子以系胞,因嗜欲竭乏,火无所附,故厥而上行。”桂附与火同气,而其气辛,能开腠理,致津液,通气道,据其窟宅而招之,同气相求,火必降下矣。且火从肾出者,是水中之火也,火可以水折,而水中之火不可以水折。故巴蜀有火并焉,得水则炽,得火则熄,则桂附者,固治浮游相火之正剂欤。 [b]神仙坠痰丸[/b] 黑牵牛(取头末,三两) 皂角(酥炙) 白术(生各一两 为末,水丸梧子大,酒下三、五十丸。 [b]控涎丹[/b] 甘遂 大戟 白芥子(各等分 糊丸,临卧姜汤服五、七丸至十丸。痰猛加丸数。 [b]十枣汤[/b](见《伤寒论》 [b]礞石滚痰[/b](见上) [b]青礞石丸[/b](攻) 治食积成痰。 青礞石(敲碎,如枣子大,以焰硝二两,同入瓦罐, 黄色) 茯苓 天南星(慢火煨制) 黄芩(各五钱) 风化硝(三钱,盆洗者,冬月以绢袋盛,悬风前化之 上为细末,神曲糊入姜汁为丸,如梧子大,每服三、五十丸,姜汤下。一方有枳实,倍礞石。 [b]竹沥丸[/b] 半夏 陈皮 白术 茯苓 大黄 黄芩 人参 炙草 青礞石(制法同前方,各一两) 沉香(五钱) 末之,以竹沥一大碗半,姜汁三匙,拌匀晒干,如此五、六度,仍以竹沥、姜汁糊丸小豆大,每百丸,临卧姜汤下。 按∶沉香似宜于临制时入之,久晒恐泄香味。 [b]半夏丸[/b](消) 治膈痰结实,满闷喘逆。 半夏(姜汁制,五两) 皂荚(五挺,去皮揉水煮半夏) 生姜(五两,同半夏捣作饼,炙干 为末,蜜为丸如梧子大,姜汤下二十丸。 [b]导痰丸[/b](消) 二陈汤 六君子汤(和) 此条宜香炒六君子汤 济生肾气丸(补) 桂苓甘术汤 [b]沉香茯苓丸[/b](温) 温脾胃,利胸膈,和气血。 沉香(一两) 茯苓 半夏 人参 丁香(各二两) 甘草 陈皮 槟榔 肉豆蔻(煨,各五钱蜜丸(姜汤下二十丸。 [b]本事神仙丸[/b] 茅山苍术(一斤,去皮为末) 生芝麻(半两,水淘净,研滤取末) 大枣(十五枚,煮烂,去皮核,研) 三味拌和,乘热入臼杵,丸如梧子大,干之,每日空服温汤吞下五十丸,加至一百丸、二百丸,忌桃、李、雀、蛤。初服心膈微燥,进山栀散一服不燥矣山栀干为末,沸汤点服。 许叔微云∶“予平生有二疾∶一则脏腑下血,二则膈中停饮。血有时而止,停饮则无时而愈。始因年少时夜坐为文,左向伏几案,是以饮食多坠向左边。中夜以后,稍困乏,则饮酒两,三杯,既卧就枕,又向左边侧睡。气壮盛时殊不觉,三、五年后,觉酒止从左边下,漉漉有声,胁痛,饮食殊减,十数日必呕吐数升酸水,暑月止是右边身有汗, 常润,左边病处绝燥。遍访名医及海上方,服之少有验,间或中病,止得月余复作,其补则如天雄、附子、矾石,其利则如牵牛、大戟、甘遂,备尝之矣。予后揣度之,已成癖囊,如潦水之有料臼,不盈料不行,水盈料而后行者也。清者可行,浊者依然停蓄,盖下无路以决之也,是以积之五、七日,必稍吐去而稍宽,数日复作。夫脾土恶湿,而水则流湿,莫若燥脾以胜湿,崇土以填料臼,则疾当去矣。于是悉屏诸药,一味服苍术,三月而疾愈。自此一向服数年,不呕不吐,胸膈宽,饮痰如故,暑月汗周体而身凉,饮亦当中下。前此饮渍于肝,目亦多昏眩,其后灯下能书细字,皆苍术之力也。予初用茅术,半年后止用燥烈味极辛者,削去皮不浸,极有力而亦自然不燥也。山栀散用山栀一味,干为之末,沸汤点服。故知久坐不可伏向一边,时或运转,亦消息之法。” 二陈加黄芩、连翘、山栀、桔梗、薄荷汤(清 [b]王节斋化痰丸[/b](润) 治郁痰老痰稠粘,难于咯唾。 天门冬 酒芩 栝蒌仁 橘红 海石粉(各一两半) 香附(盐水炒) 芒硝 桔梗 连翘(各五钱) 青黛(二钱 炼蜜入生姜汁少许和丸,细嚼一丸,清汤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