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色痢第七十问

汤氏云∶小儿痢候,皆因饮食无节,或餐果食肉物,不知厌足,乃脾胃尚弱,不能克化,停积于脏,故成痢也。热搏则赤,风寒之气,入于肠胃,致令津液凝滞,则成白痢,或夹青者,有惊积,或如鱼脑肚中疼甚者。大抵八痢,但冷、热、赤、白,药性虽有不同,治法不相远矣。又有赤白相杂者,当先去其热积,须用大黄、枳实、朴消之剂以去其热毒,然后以黄连、黄芩、黄柏解其热,痢自止,疼自定,此妙法也。如痢不止,则用地榆、熟艾等剂调理,自然平复。脾虚者,不可轻用罂粟涩滞等剂,必致危困,须用没石子、黄连、阿胶、地榆以止之,方为尽善,其枳壳、芍药皆要药也。 噤口痢不能食者,石莲散主之,香脯散亦可。冷痢如豆汁肚疼者,胃风汤主之。脾毒痢脏热,当服香连丸、黄连香薷散、去桂五苓散、茅花汤、当归、芍药、枳壳、地榆、川芎等剂,先与解毒退热,却与开胃进食,分水谷,宽肠定痛,先予水浸丹,局方败毒散,地榆饮,宽肠枳壳散。有热而利不止者、三黄熟艾汤主之。积滞不通者,神芎丸亦可用。热甚烦躁者,黄连解毒汤解之,泼火散亦效。 [b]石莲散[/b] 治小儿噤口痢,哕逆不食,止而复作。 莲肉(去心炒) 上为末,米饮下一钱。一方用山药为末,米饮调服亦妙。 [b]香脯散[/b] 治小儿刮肠下痢,噤口不食,闭眼合口,危急之症。 精猪肉(一两、薄批一片) 腻粉(一钱) 上将肉于炭火上慢炙,旋铺腻粉,炙令成脯,每以少许与吃,如未知吃,且放鼻间,自然要吃,此方治胃口有毒,至奇至妙。 [b]胃风汤[/b] 治大人小儿,风冷乘虚、入客肠胃,水谷不化,泄泻注下,腹胁虚满,肠鸣疼痛。及肠胃湿毒,下如豆汁。或下瘀血,日夜无度,并宜服之。 白芍药(炒) 白术(炒) 肉桂(去粗皮) 人参(去芦) 当归(去苗) 白茯苓(去皮) 川芎(各等分) 上为粗末,每服二钱,水一盏,粟米同煎七分,去滓空心热服,小儿量力加减。 [b]香连丸[/b] 治 积泻,亦治痢。 黄连(一两、 同吴茱萸一两炒、去茱萸) 木香(二钱半) 诃子肉(半两) 上为末,面糊丸如麻子大,空心米饮下三十丸。 [b]黄连香薷散[/b] 见第六十问香薷散。 [b]五苓散[/b] 见第五十二问。 [b]茅花汤[/b] 治鼻衄不止,吐血下血。 茅花一大把,水三盏,煎浓汁一盏,分二服即瘥。无花,根梗代之,兼治血痢黑痢。 [b]水浸丹[/b] 治泻利先锋之药。 黄丹(研细、一两) 巴豆(二十五个、去皮膜、研细出油) 上研匀,用黄蜡半两溶化拌匀,量大小旋丸,水浸吞下。汤使更临病随意用。一方黄丹一两,巴豆四十九个,乳香二钱,麻油二钱,蜡半两溶化和丸,名顿止丹,又冷症加木香二钱半。 [b]败毒散[/b] 治伤寒时气,头疼项强,壮热恶寒,身体烦疼,及寒壅咳嗽,鼻塞声重。 人参(去芦) 茯苓(去皮) 甘草 前胡(去苗) 川芎 羌活(去苗) 独活(去苗) 桔梗 柴胡(去芦、各一两) 枳壳(水浸、去瓤麸炒黄、一两) 上锉散,每服二钱,水一盏,生姜薄荷各少许,止泻痢,用陈仓米煎,粳米亦可。 [b]地榆散[/b] 治泻痢血痢。 地榆 诃子 甘草(各一两) 上为末,盐米汤调下,有热加黄芩。 [b]又方[/b] 地榆 诃子 浓朴(姜制各等分) 上锉散,每服二钱,水一盏,姜枣煎服。 [b]地榆饮[/b] 治冷热痢,腹痛下痢,赤白频并。 地榆 甘草 芍药 枳壳(各二钱半) 上锉散,每服二钱,白水煎,加黄连妙。 [b]又方[/b] 地榆 乌梅 柏皮 甘草 当归(各等分) 上锉散,每服二钱,煎服。 [b]芍药柏皮丸[/b] 治一切恶痢,窘痛脓血。 芍药(炒) 黄柏(各一两) 当归 黄连(各半两) 上为末,滴水丸如小豆大,每服二三十丸,白汤下加枳壳。 [b]宽肠枳壳散[/b] 顺气止痢。 甘草(炙、六钱) 枳壳(炒、二两四钱) 上为细末,每服一钱,空心沸汤点服。 [b]三黄熟艾汤[/b] 治下痢赤白,及治伤寒四五日、而大下热痢时,作诸药不效,宜服此汤。 黄芩 黄连 黄柏(七钱半) 熟艾(半鸡子大) 上锉,每服三钱,水一盏,煎六分,去滓服。 [b]神芎丸[/b] 见第二十问。 [b]黄连解毒汤[/b] 治热痢如神之剂。 黄连(三钱) 黄柏(半两) 栀子(二个) 黄芩(一两) 上锉,每服三钱,水煎服。 [b]泼火散[/b] 见第六十五问。 [b]汤氏异功丸[/b] 治渴止泻,消暑毒、生津液,夏月出路含化,免吃水妙。 泽泻(一两二钱) 猪苓(去皮、七钱) 桂(二钱半) 茯苓 人参 白术 辰砂(各半两) 上末,蜜丸芡实大,灯心竹叶汤化下、二三十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