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部证治(计八证)

筋脉口,(脾气通口,口之四周为吻。)足阳明胃筋、脉俱挟口,手阳明大肠脉出两吻。 涎,(俗名口水。)脾主之,脾虚不能约束,则涎自出,脾损发热,则涎泛滥。 □ 满口糜烂,色红作痛,口干舌燥,甚者腮舌俱肿。初宜服导赤汤加麦冬、五味子、薄荷;如汤;如口燥、大便溏,属虚热,用补中益气汤加麦冬、五味最善,或兼服六味地黄丸以滋化源,外俱用珍珠散搽之。 [b]连理汤[/b] 人参 白术(各二钱,炒) 干姜(一钱) 黄连(一钱) 甘草(一钱,炙) 上水煎热服。 [b]导赤汤[/b](通用十。) [b]补中益气汤[/b](通用三十。) [b]苏子利喉汤[/b](见后喉痈下。) [b]六味地黄丸[/b](通用四十三。) [b]珍珠散[/b](见后喉痈。) □ 满口白色斑点,甚者陷露龟纹,口干不渴,此属心肾不交,虚火上炎,宜服归芍地黄汤加麦,乃无根之火,宜服加减八味地黄丸,以滋化源。 一、初生小儿,口内满生白屑,名鹅口,一名雪口,先用棉蘸水绞去口中白屑,以珍珠散频吹,内服犀角汁即愈。 [b]口疮神效方[/b](存验。) 吴茱萸,上为末,米醋调敷两足心,一夜即愈。不拘多少,小儿累用神验,引虚火归元之功也。 [b]附方[/b](存验。) 用陈白螺蛳壳烧灰,加儿茶少许为末,吹患处一次即愈。诸疳悉治。 [b]归芍地黄汤[/b](通用三十七。) [b]加减八味丸[/b](通用四十六。) [b]珍珠散[/b](见后喉痛。) □ 多生在牙龈肉上,隆起形如菌,或如木耳,紫黑色,火盛血热气滞而生,宜内服加味甘桔汤,外吹珍珠散,如火郁火炽,则生舌上,治法详见舌部。 [b]加味甘桔汤[/b] 甘草(三钱,生) 桔梗 荆芥 牛蒡子(炒) 贝母(去心) 薄荷(各一钱五分) 上水煎服。如内热盛或饮食入口即吐者,加黄连一钱,如口渴唇焦舌燥便秘溺赤者,加生地、黄芩、山栀仁。如有肿处,加金银花五钱。 [b]珍珠散[/b](见后喉痈。) □ 舌下生水泡,初起一枚,渐发至七、八枚刺破,吹珍珠散。 □ 有经年不愈者,有时愈时发者,皆原素食肥甘所致。食肥多热,食甘满中,其气上溢生疳。 。 一、小儿口疳,用生香附,生半夏等分为末,鸡子白调作饼,贴男左女右脚心,一周时愈。 [b]珍珠散[/b](见后喉痈。) □ 小孩腮内生一红块,不能食乳,名螳螂子。用生地五钱,酒浸捣烂,涂脚心,男左女右,外用布缚好,干则易之,至愈乃止。 小儿口内生黄马牙,即螳螂子,口噤颊肿,证重者,以针微刺患处出血,即用京墨磨涂立愈。(附验。) □ 口内生肉球,有根线长四、五寸余,吐球出,方能饮食,以手轻按,痛彻心腑。每日用生麝香一分,水调频服之,三日根化即愈。 □ 生于上 ,形如紫李,脾经蕴热所致。不急治,恐毒瓦斯上攻头脑,则不可救。宜用银针针破痈头,用盐汤搅净瘀血,吹珍珠散,内服加味甘桔汤。 [b]加味甘桔汤[/b](见前目菌。) [b]珍珠散[/b](见后喉痈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