飧泄
飧泄,完谷不化也。脾胃气衰,不能熟腐水谷,而食物完出。经所谓脾病者,虚则腹满肠鸣,飧泄不化是也。又清气在下,则生飧泄者,谓阳气虚则下陷也。又风气入脾,亦令飧泄。夫风者木气也,而行于土中,风性善行,传化疾速,则熟腐不及,经所谓久风入中,为肠风飧泄是也。又脾所生病,为胸满呕逆飧泄者,亦木气制土之所致也。又虚邪舍于肠胃,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者,土性喜温而恶寒,多寒则变化无权也。故飧泄之病,约有三端,一曰虚,二曰风,三曰冷,而皆以虚为本也,亦曰虚泄。
[b]胃风汤[/b] 治风冷虚气,入客肠胃,水谷不化,泄泻注下,腹胁虚满,肠鸣 痛。
人参 茯苓 川芎 官桂 当归 白芍 白术(各等分)
每服二钱,水一大盏,粟米百余粒,同煎七分去渣,稍热空心服。若虚劳嗽,加五味子;若
[b]防风芍药汤[/b] 治飧泄脉弦,身热腹痛而渴。
防风 芍药(各二钱) 黄芩(一钱) 苍术(三钱)
水煎服。此治风入脾之法也。
[b]鞠 丸[/b](方见濡泄。)
[b]吴茱萸散[/b](方见肠痹。)
[b]升阳除湿汤[/b] 治胃气不升,清气在下,飧泄不已。
苍术(一钱半) 柴胡 升麻 羌活 防风 泽泻 猪苓 神曲(各七分) 麦芽 陈皮(各五分) 甘草(三分,炙)
水二盏,煎一盏,去滓,空心服。如胃寒肠鸣,加益智仁、半夏(各五分),姜枣同煎。
《灵枢》云∶头有疾,取之足,谓阳病在阴也。足有疾,取之上,谓阴病在阳也。中有疾,傍取之,中者脾胃也,傍者少阳甲胆也。脾胃有疾,取之足少阳甲胆也。甲风木也,东方春也。胃中真气者,谷气也。饮食不化,谷气下流者,湿胜故也。故曰,湿多成五泄,宜助甲胆风以克之。又是升阳助清气上行之法也。大抵此症,本胃弱不能克化,夺食少食,欲使胃气不困也。若药剂大,则胃不胜药,泄亦不止,当渐渐与之,不可多服饵也。
经云∶飧泄取三阴。三阴者,太阴也。宜补中益气汤去当归,加白芍。东垣云∶清气在下者,乃人之脾胃气衰,不能升发阳气,故用升麻、柴胡,助甘辛之味,以引元气之升,不令下陷为飧泄也。
[b]加味四君子汤[/b] 治气虚泄泻。
四君子加肉豆蔻(煨) 诃子(泡,各一钱) 姜枣煎。一方加缩砂、藿香、炮姜各五分,山药、莲子、陈皮各一钱,乌梅一个,名参苓莲术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