痈疽脉一

[b]浮[/b] 主表症浮数之脉。应发热不发热。反恶寒。痈疽也。 [b]洪[/b] 主血实积热。肿疡洪大。则疮势进脓未成。宜下。溃脓后洪大难治。若自利不可救[b]滑[/b] 主热。主虚。脓未溃者宜内消。脓溃后宜托里。所谓始为热。终为虚也。 [b]数[/b] 主热。仲景曰。数脉不时见。生恶疮。又曰。肺脉俱数。则生疮。诸疮脉洪数。里欲有脓结也。 [b]散[/b] 肿溃后。烦满尚未全退。其脉洪滑粗散。难治。以正气虚。邪气实也。又曰。肢体沉重。肺脉大则毙。谓浮散也。 [b]芤[/b] 主血虚。脓溃后见之。易治。 [b]牢[/b] 按之实大而弦。且沉且浮。而有坚实之意。瘰 结核得之。不可内消。 [b]实[/b] 久病虚人。得此最忌。疮疽得此。宜急下之。以邪气与脏腑俱实故也。 [b]弦[/b] 浮弦不时见。为饮为痛。主寒主虚。弦洪相搏。外紧内热。欲发疮疽。 [b]紧[/b] 主痛疮肿。得之气血沉涩。 [b]涩[/b] 主气涩血虚。脓溃后得之。无妨。 [b]短[/b] 诸病脉短。难治疮肿脉短。真气短也。 [b]细[/b] 主亡阳。阳气衰也。疮肿脉来细而沉。时直者里虚欲变症也。 [b]微[/b] 主虚。真气复者生。邪气胜者危。疮肿溃后。脉微而匀。当自瘥。 [b]迟[/b] 痼疾得之则善。新病得之主血气虚惫。疮肿溃后得之自痊。 [b]缓[/b] 疮肿溃后。其脉涩迟缓者。皆易愈。 [b]沉[/b] 水气得之则逆。疮肿得之邪气深。 [b]虚[/b] 脉虚。血虚。血虚生寒。阳气不足也。疮肿得之。宜托里和气养血也。疮肿得之。补虚排脓托里。 [b]弱[/b] 主气血俱虚。形精不足。大抵疮家沉迟 弱。皆宜托里。 [b]促[/b] 主热蓄于里。下之则和。疮肿脉促。亦急下之。 [b]代[/b] 诸病见之不祥。疮肿脉促结难治。况代脉乎。 [b]动[/b] 动于阳。阳虚发厥。动于阴。阴虚发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