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痛

心腹痛不得息。脉细小迟者生。脉大而疾者死。 夫腹痛。寒气客于中焦。干于脾胃而痛者。有宿积停于肠胃者。有结滞不散而痛者。有痛而呕者。有痛而泻者。有痛而大便不通者。有热痛者。有虚痛者。有实痛者。有湿痰痛者。有死血痛者。有虫痛者。种种不同。治之皆当辨其寒热虚实。随其所得之症施治。若外邪者散之内积者逐之。寒者温之。热者清之。虚者补之。实者泻之。泄则调之。闭则通之。血则消之。气则顺之。虫则追之。积则消之。加以健理脾胃。调养气血。斯治之要也。 一论风寒外感。饮食内伤。七情恼怒过度。肚腹疼痛初起者。行气香苏散。(方见饮食) 一论外中寒邪。内伤冷物。肚腹绵绵痛不已。而手足厥冷者。五积散。(方见中寒) 一论肚腹疼痛。有寒有热。有食有气。治一切肚腹痛之总司也。 [b]开郁导气汤[/b] 苍术(米泔浸炒一钱) 陈皮(五分) 香附(童便浸炒一钱) 白芷(一钱) 川芎(一钱)白茯苓(去皮一钱) 干姜(炒五分) 滑石(一钱) 山栀子(炒黑一钱) 神曲(一钱) 甘草(少许) 上锉一剂。水煎温服。 一论绵绵痛无增减。脉沉迟者。寒痛也。 [b]姜桂汤[/b] 干姜 肉桂 良姜(各七分) 枳壳(去穣麸炒) 陈皮 砂仁 浓朴(姜汁炒) 吴茱萸(炒各一钱) 香附(一钱五分) 木香(五分) 甘草(二分) 上锉。生姜煎服。痛不止。加元胡索、茴香、乳香。寒极手足冷。加附子。去吴茱萸、良姜。泄泻。去枳壳。 一论乍痛乍止。脉数者。火痛也。 [b]散火汤[/b] 黄连(炒) 白芍(炒) 栀子(炒) 枳壳(去穣) 浓朴(去皮) 香附 川芎(各一钱)木香 砂仁 茴香(各五分) 甘草(三分) 上锉一剂。生姜一片。水煎。痛甚不止。加元胡索。 一论肚腹满硬。痛久不止。大便实。脉数而渴者。积热也。 [b]枳实大黄汤[/b] 枳实 大黄 槟榔 川浓朴(各二钱) 甘草(三分) 木香(二分) 上锉一剂。水煎。温服。 一论痛不移处者。是死血也。 [b]活血汤[/b] 当归尾 赤芍 桃仁(去皮尖) 牡丹皮 元胡索 乌药 香附子 枳壳(去穣各一钱)红花 官桂 木香(各五分另磨汁) 川芎(七分) 甘草(二分) 上锉一剂。生姜一片。水煎服。 一论小便不利而痛。腹中勾引。胁下有声者。是湿痰也。二陈汤加减。(方见痰饮) 一论以手按之。腹软痛止者。是虚痛也。 [b]温中汤[/b] 良姜(五分) 官桂(五分) 益智仁(一钱) 砂仁(四分) 木香(另研) 香附米 浓朴(姜炒) 陈皮 小茴香(酒炒) 当归 甘草(各八分) 元胡索(六分) 上锉一剂。生姜煎服。 一论食积腹痛。其脉弦。其痛在上。以手重按愈痛。甚欲大便。利后其痛减是也。 [b]加味平胃散[/b] 苍术(米泔浸炒一钱) 陈皮(一钱) 浓朴(姜炒八分) 半夏(姜炒八分) 川芎(五分)香附(一钱) 炒枳实(一钱) 木香(八分) 神曲(炒一钱) 山楂(一钱) 干姜(七分) 甘草(三分) 上锉一剂。生姜三片。水煎服。 一论时痛时止。面白唇红者。是虫痛也。 [b]椒梅汤[/b] 乌梅 花椒 槟榔 枳实 木香 香附 砂仁 川楝子(去核) 肉桂 浓朴(去皮姜炒) 干姜 甘草(炙各等分) 上锉一剂。生姜一片。水煎服。 [b]三仙丸[/b] 治虫痛。 雄黄 白矾 槟榔(各等分) 上为末。饭丸如黍米大。每服五分。食远。白水下。干痛者。不吐不泄而但痛也。有时者。淡食而饥则痛。浓味而饱则否也。经曰。腹内干痛者。腹内有虫。此之谓也。 一孩子腹中作痛。看看至死。腹中揣摸。似有大小块。诸医不效。余则令人慢慢以手搓揉痛处。半日。其虫自大便出而愈。 一妇人腹痛如锥刺。每痛欲死。不敢着手。六脉洪数。此肠痈毒也。用穿山甲、炒白芷、贝母、僵蚕、大黄。合一大剂。水煎服。打脓血自小便中出即愈。 一李仪部常患腹痛。治以补中益气加炒山栀即愈。 一朱太守因怒腹痛作泻。或两胁作胀。或胸乳作痛。或寒热往来。或小便不利。饮食不卧。 呕吐痰沫。神思不清。此肝木乘脾土。用柴胡加山栀、炮姜、茯苓、陈皮、制黄连。一剂即愈。(制黄连即黄连吴茱萸等分用盐水拌湿越二三日同炒焦取连用) 一人内停饮食。外感风寒。头疼发热。恶心腹痛。予以藿香正气散加香附、川芎。一服而止次日前病悉除。惟腹痛不止。以手重按。其痛稍止。此客寒乘虚而作也。以香砂六君加木香、炮姜服之。睡觉。痛减六七。去二香再服。即愈。 一妇人脐腹疼痛。不省人事。只此一服立止。人不知者。云是心气痛。误矣。余用白芷、五灵脂、木通去皮。三味等分。每服五钱。醋水各半盏。煎至七分服。 一论白芍味酸微寒。补中焦之药。得炙甘草为辅。治腹中痛之圣药也。如夏中热腹痛。 少加黄芩。若恶寒腹痛。只少加肉桂一钱。白芍三钱。甘草一钱五分。此三味为治寒腹痛。 此仲景神品药也。如深秋腹痛。更加桂枝三钱。如冬月大寒。腹中冷痛。加桂枝一钱五分。 水二盏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