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疮

阴器属足厥阴肝经,任脉之会。《素问》云∶厥阴之脉络阴器,系于肝。《灵枢》曰∶筋者聚于阴器,而脉络于舌本。肝者,筋之会也,又属督脉。《素问》曰∶督脉者,其络循阴器,合篡间是也。至于足太阳,外合清水,内属膀胱而通水道,手太阳外合淮水,内属小肠而水道出焉,则又属手足太阳也,肾主水,则又属足少阴也。饮入于胃,游溢精气,上输于脾,脾气散精,上归于肺,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,则又属手太阴也。《素问》又谓∶前阴者,宗筋之所聚,太阴、阳明之所合。则又属脾与胃矣,痈疮生其间,须细心求而责之,不可专主一厥阴肝经,而惟清肝导湿之为事,斯无误矣。隐处瘙痒成疮,挟有耳鸣、目痒、鼻赤、齿浮、指缝白等症,为肾脏风疮。生于阴头,为阴头痈。生于窍口,为下疳疮。今但生于阴茎者,皆为下疳,姑从之。 [b]〔肾藏风疮〕[/b] 戴院使云∶ 风因精未调,外为风湿所袭,从阴囊湿汗作痒起,流注四肢,手叉白色,悉生疮疡,俗谓之肾脏风。四生饮二两,以竹刀细切猪腰一对,银石器中酒漉,煮烂研细,和药为丸,如梧子大。如不可丸,入酒醋少许。每服五六十丸,盐酒空心下,又用花蛇散和消风散酒调服;或升麻和气饮,咽乌头煮盐丸及乌荆丸,或花蛇丸。若 常湿痒,欲得淋洗,则以蛇床子一味煎汤用之。 [b]三因四生散[/b] 治 风上攻下注,耳鸣目痒,鼻赤齿浮,或作口疮;下注阴湿四散搔痒,通体生疮,及妇人血风等症。 白附子 蒺藜(擦去刺) 黄 (蜜炙) 羌活(各等分) 为末。每服二钱,盐酒调下。有一人将猪肾破开,人盐掺药煨,亦妙。 属宗筋,胃阳明养之,故有是证。 治肾脏风 凡指缝白者,只一二服效。 黄 (一两) 木通 甘草 黑牵牛(各半两) 上四味细锉。用 蝥七枚,去翅,同药炒焦黑,去 蝥,余为末,蒸饼糊为丸,如桐子大。空心盐汤下,三十丸。 [b]本事乌头丸[/b] 治肾脏风,上攻下注,生疮并癣。 川乌头 草乌头(二味,以黑豆半升,煮透软,去皮脐,切、晒,各一两) 天麻 地龙(去土) 白附子(各半两) 上为末,酒糊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二三十丸,空心食前,盐酒盐汤任下。 肾脏风 甘草节煎汤洗,极效。 肾脏风痒不可当者,吴茱萸、蛇床子等分,煎汤洗神效。治肾脏阴汗生疮,用苋菜根茎叶,烧灰存性研细,抓破敷之立愈。又苍耳草、蛇床子煎汤,洗之良。 [b]全蝎散[/b] 治肾脏风发疮痒。 全蝎(三枚,焙) 明硫黄(二钱,研) 生虢丹(一钱) 轻粉(半钱) 鸡心槟榔(一大个,破、开,好黄丹一钱合内,湿纸裹煨) 麝香(少许,研) 上为细末研匀,瓷盒收。每用少许,麻油调抹两掌,先以鼻嗅,男以两掌掩外肾,女以两掌掩两乳,各睡至醒;次日根据前再用药,屡效。 [b]牡蛎散[/b] 治阴囊两傍生疮或阴湿水出,其痒甚苦。夜则抓之无足,后必自痛,或两腋汗,脚板心汗湿,无可奈何,此药主之。予亲得此症,受苦数十年,得此方随用二三日,如法擦之,二十余年不发,实为神效。 牡蛎 黄丹(炒,各二两) 枯白矾(四两) 上为细末。遇夜睡时,用手捏药于阴痒处痛擦之,不一时又搽之,三四次后顿减。次夜再搽,虽大减又搽,后自然平复。如腋汗亦有顿搽方可,脚汗先搽,后装药靴或鞋底上,脚板上涂药缠脚裹之,亦可。 [b]浴毒汤[/b] 治小肠风,阴疮痒痛。 木通 本 枳壳 贯众 荆芥 甘松 薄荷 白芷上锉碎,用药二两,水五升,入芒硝半两,煎至三升,去滓。热洗浴疮。 [b]阴疮膏[/b] 治男、女阴疮。 米粉(一酒杯许) 芍药 黄芩 牡蛎 附子 白芷(各七钱半) 上六味为 咀,以不入水猪膏一斤,微火上煎三上三下,候白芷黄膏成,绞滓去,纳白粉和。取传疮上。 [b]小浴方[/b] 治虚劳,阴湿痒生疮。 川椒 苦参 蛇床子(各一两半) 香附子 白矾 白芷 狗脊 细辛(各一两) 桂心(三分) 上 咀。每用药一两,以水三升,煎至二升,去滓,倾入盆子内。但乘热气坐盆子上熏之,良久,通身便洗患处。甚者不过三两度。 [b]沐浴长春散[/b] 治男子下元阴湿久冷,阴囊左右夜痒,抓之则喜,住之则痛,成疮流水,为害甚苦。此药见效,及治妇人下部阴湿,胎元久冷。 牡蛎 蛇床子 破故纸 紫梢花 官桂 干荷叶(各等分) 上 咀,每用一两半,水一小锅,入葱白数茎,煎至八分,去滓。先熏后洗,却用后药。 枯矾(一两) 黄丹 蛤粉(各半两) 上件共研为细末,熏洗了后,以手捏药末搽湿痒处。 [b]铜绿散[/b] 治男、妇阴部湿淹疮。 铜绿(少许) 白矾(一钱) 乳香(半钱) 轻粉(一字) 五倍子(细研,半两) 上为细末。洗净掺之。 [b]青黛散〔寇〕[/b] 有一妇人,患脐下腹上连二阴,遍满生湿疮,状如马刀,他处并无。 热痒而痛,大小便涩出黄汁,食亦减,身面浮肿。医作恶疮治,用鳗鲡鱼、松脂、黄丹之类涂疮上,愈热痛甚,治不对故也。细问之?此人嗜酒,贪啖喜鱼蟹发风等物。急令用温水洗拭去膏药,寻马齿苋四两,研烂,入青黛一两,再研匀,涂疮上,实时热减痛痒皆去。仍服八正散日三服,发散客热,每涂药一时久即干,又再涂新湿药,如此二日,减三分之一,五日减二,自此二十日愈。即愈,乃问曰∶此疮何缘至此?曰∶中、下焦蓄风热毒热气,若不出,当作肠痈、内痔,仍须禁酒及发风物,后不能禁酒,果患内痔。 [b]〔世〕[/b] 肾脏风疮 血 (即百虫窠,右膝内廉上膝三寸,陷中者) [b]〔集〕[/b] 肾脏风疮 血 (即百虫窠,针入寸半,灸二七壮) 三阴交 [b]〔下疳疮〕[/b] [b]〔薛〕[/b] 下疳疮,属肝经湿热下注,或阴虚火燥。治法∶肿痛发热者,血虚而有热也,四物汤加柴胡、山栀。肿痛寒热者,肝经湿热也,小柴胡汤加龙胆草、黄连。肿痛便涩者,湿热壅滞也,龙胆泻肝汤。肿痛腐溃者,气血虚而有火也,八物汤加山栀、柴胡。日晡热甚者,阴血虚而有热也,小柴胡汤加参、术、芎归。日晡倦怠者,阳气虚而下陷也,补中益气汤,其经久不愈而发寒热者,肾水不能生肝木也,用六味丸。若筋缩纵或为痒痛,或出白津,此筋疝也,用龙胆泻肝汤。气虚者,补中益气加炒山栀、炒龙胆。阴虚火燥者,用六味丸。茎中痒出白津,用补中益气汤,与清心莲子饮间服。盖此证肝经阴虚为本,肿痛寒热等证为标,须用六味丸以生肝血。凡脾土虚不能生金水,而见一切肝证者,当佐以补中益气汤加麦门冬以滋化源。 [b]〔丹〕[/b] 治男子耻疮,或痛在茎之窍,或痛在茎之标,皆手足太阳不利,热毒下传入足厥阴,故变紫黑色,作蚀疮毁其茎而死。宜以子和泄水丸,散导湿毒,无不愈者。若已成疮,先泄其根,次从标而治。外以葱白、黑豆汁渫洗,拭干,以黄连、木香、密陀僧、干胭脂之类,细末搽之。如内溃脓不出,以追脓散上之,又用子和和泄水丸。如后窍脓少,可用黄连、木香、胭脂等贴之。 一邻人,年三十,性狡而躁,素患下疳疮,或作或止。夏初患白痢,膈上微闷。医与理中汤四帖,昏闷若死,片时而苏。予脉之,两手皆涩,重取略弦似数,予曰∶此下疳疮之深重者,与当归龙荟丸去麝,四帖而利减,与小柴胡去半夏加黄连、芍药、川芎、生姜,煎五六帖而安。 一男子近三十岁,有下疳疮,虽屡求治,以其不能忌口却之,忽一日,头痛发热自汗,众作伤寒阳证,治之反剧。予诊其脉,弦甚七至,重按则涩。予曰∶此证在厥阴,药与证不相应。遂作小柴胡汤,加草龙胆、黄连、胡黄连,带热服,四剂而病脱然。 [b]〔娄〕[/b] 尝治一男子下疳疮,每恣饮酒则发,医与小柴胡汤,加黄连,数帖不效,又与玉烛散,下之反剧。予以甘草节、小建中汤各半煎服之,下咽痛止,后以四物汤、建中、甘草等分,与之遂安。 [b]〔薛〕[/b] 庶吉士,刘华甫,或茎中作痛,或窍出白津,或小便秘涩。先用小柴胡汤加山栀、泽泻、黄连、木通、胆草、茯苓二剂,以清肝火,导湿热,诸证渐愈。后因劳倦,忽然寒热,此元气复伤也,用补中益气汤而安,又用六味丸,生肝血,滋肾水而全愈。 州守姜节甫患前证,脓水淋漓,作渴吐痰,午前恶寒,午后发热。余曰∶午前恶寒属阳气虚弱,午后发热属阴血不足。不信,反服二陈,黄柏、知母之类,饮食益少,大便不实,又日晡热渴,小腹重坠,患处 痛,恪用四物,黄柏、知母之类,饮食亦不思。余以脾气虚而下陷,先用补中益气汤,调养脾胃,以升阳气,诸证渐愈。又用六味丸,滋补肾水,以生肝血而痊。 一小儿十五岁患前证,杂用消毒之药,虚证悉具,二年余矣,询之乃禀所致。用萆 汤月余,诸证渐愈,又用补阴八珍、补中益气二汤而痊。 一儒者,茎中作痒,发热倦怠,外皮浮肿,二年矣。用八珍加柴胡、山栀,及六味地黄丸而愈;有兼阴毛间生虫作痒者,用桃仁研烂涂之。一儒者,因劳而患, 痛寒热,体倦头疼,小便赤涩,用补中益气汤加车前、牛膝、山栀而愈。 一儒者,阴茎腐烂,肿痛不止,日晡热甚,口干体倦,食少欲呕,此肝脾血虚也,先用六君子加柴胡、升麻,脾胃醒而诸证退,更以补中益气加炒山栀,肝火退而肿痛痊。 [b]子和泄水丸[/b](一名大智丸。) 大戟 芫花 甘遂 海带(洗) 海藻(洗) 郁李仁 续随子(各半两) 樟柳根(一两) 上为细末,水煮枣肉为丸,如小豆大。每服五七十丸,熟水下。按∶此药太峻,用者慎之。 治下疳疮,先用张子和泄水去根,后用此药干上。 黄连 滑石(各半两) 定粉(三钱) 轻粉(少许) 乳香(一钱) 密陀僧(二钱) 上细末干上,或加干胭脂,或加木香、槟榔。 [b]大芦荟丸[/b](一名九味芦荟丸) 治肝火下疳溃烂,或作痛 肿,或治小儿疳膨食积,口鼻生疮,牙龈蚀烂等症,并虫蚀肛门,痒痛。 胡黄连 芦荟 黄连 木香 白芜荑 青皮 白雷丸 鹤虱草(各一两) 麝香(一钱) 为末,蒸饼糊丸,桐子大。每服一钱,空心米饮下。 [b]八正散[/b] 治下疳便毒,小便淋漓,脉证俱实者。 大黄 车前子 瞿麦 蓄 山栀 木通(各二钱) 滑石(二两) 甘草(一钱) 上水煎服 [b]洗毒汤[/b] 治阴蚀疮。 苦参 防风 露蜂房 甘草(炙,各等分) 上 咀。水煎浓汁,洗疮。 [b]金银花散[/b] 治下疳疮。 金银花 荆芥 朴硝 蛇床子 甘松 白芷 槟榔(各一两) 上 咀。每用五钱,水五碗,加葱白三根,同煎数沸。盆盛水,先熏后洗,却上药。 洗药 黄连 黄柏 当归 白芷 独活 防风 朴硝 荆芥(各等分) 入钱(五十文),乌梅(五个),盐一匙,入水同煎。温洗,日五七次,敷下项药。 [b]敷药[/b] 木香 槟榔 黄连 铜青 轻粉 枯矾 海螵蛸 麝香(各等分) 为极细末。洗后至夜,敷上。 《千金》治丈夫阴头痈,师所不能医。用鳖甲一枚,烧末以鸡子白,和敷良。 [b]〔丹〕[/b] 下疳疮。 蛤粉 脑茶 苦参 青黛 密陀僧上用河水洗疮净。腊猪脂调敷;并治兼疮。 又方 青黛 海蛤 密陀僧 黄连共为末,敷上。 治一切热毒恶疮及下疳疮。用密陀僧、黄柏,各一分半,腻粉一钱,麝香少许。先洗疮,拭干敷之。甚者三四次。 治下疳疮。雄黄、黄连等分为末。湿者干掺,干者油调敷。先用荆芥、射干煎汤洗,却敷之妙。一方,用地骨皮末,敷之神效。 [b]追脓锭子[/b](海藏) 脓内溃不出,此药追之。 雄黄(二钱) 巴豆(一钱半) 轻粉(一字) 《外台秘要》云∶阴头疮,蜜煎甘草,敷之安。 又方 用头发,用盐水洗去垢腻净;再用米泔洗过;又用清汤洗。晒干,烧灰,敷疮上,便结靥。 又方 苍耳叶,为末敷之。 治下疳疮 黑彤兔(名乌吊土,名孩儿沙。)为末,敷上神效。 [b]七宝槟榔散[/b] 治下元玉茎上或阴头上有疳疮,渐至蚀透,久不愈者。 槟榔 雄黄 轻粉 密陀僧 黄连 黄柏 朴硝上为细末,和匀。先以葱白浆水洗净,软帛挹干。如疮湿干掺;如干,小油调涂。 [b]玉粉散[/b] 治下阴疮,疼不止。 滑石 密陀僧 寒水石( ,各半两) 腻粉 麝香(各少许) 上为细末。油调敷,或干贴患处。 [b]蚯蚓散[/b] 治阴茎疮。 蚯蚓(二分) 豆粉(一分) 上用水研,涂上,干又敷之。一方,用豉一分。 [b]丹胞散[/b] 治玉茎上生疮,臭烂者。 上以猪胞一个连尿,去一半留一半。用新砖两口,炭火 。将猪胞连尿于砖上焙干。不住手,一向移放于两口砖上,轮流不歇,莫与火 着胞,等尿干为度。研为末,入黄丹一钱。先用葱汤以鹅毛抹洗,以旧帛拭干,此药掺三五次,立见效。 [b]地连散[/b] 治玉茎上生疮。 上用地骨皮煎汤洗;以诃子连核,烧存性为末,干掺。 [b]川连散[/b] 治下部注疮。 上以宣连为细末。浆水调成饼,摊于碗面上,内用艾及穿山甲三片,烧烟覆碗熏成黑色,再取下,如是者五次,以黄连饼黑色为度,地上出烟毒,再研细。湿则干涂;干则清油调涂,三四次。先用黄柏、藿香、茵陈,煎汤温洗。 [b]神妙方[/b] 治茎头三五孔小漏疮,出血微脓。 上用油发,烧作灰存性,研细敷之。干则津唾调敷,仍以米饮调发灰,食前服。 [b]麝香散[/b] 治妒精疮,痒而湿者。 麝香 黄矾 青矾(各等分) 上为细末。小便后,用少许敷之。 治阴湿生疮,黄水流注。 白矾(不以多少) 上研为末。以冷水洗疮净后敷之。 [b]津调散[/b] 治妒精疮,脓汁淋漓,臭烂。 黄连 款冬花(各等分) 麝香(少许,一方不用) 上为细末。先以地骨皮、蛇床子煎汤洗,软帛拭干。津调敷之,忌生汤洗。 [b]胭脂散[/b] 治阴疮。 坯子胭脂 真绿豆粉(各等分) 上同研匀,敷之。 [b]蛤蟆散[/b] 治阴湿欲尽,疮痛甚者。 蛤蟆(一枚,烧灰) 兔粪(一两) 上同研细。每用少许,敷疮上,日三四次。 [b]截疳散[/b] 治年深疳 疮,大效。 白芨 白蔹 黄丹 密陀僧(各一两) 黄连(半两) 轻粉(一钱) 冰片 麝香(各半钱) 上为细末,和匀。每用或掺、或 疮中,以膏药贴之。 [b]甘石散[/b] 治下部疳疮。 炉甘石 密陀僧(各一钱半) 轻粉(一分) 橡斗子(烧灰存性,三钱) 龙骨(半钱) 麝香(少许) 上为细末。先用荆芥、杜仲、川椒,煎汤放温洗罢;次用药些少,干贴。 [b]栀子散[/b] 治下疳疮。 上用栀子一枚,去穣,入明矾末,面糊封合口,火烧存性为末。干掺上,随效。 [b]银粉散[/b] 治下疳,阴头生疮。 上用墙上白螺蛳壳,不以多少,火内 酥为末,水内飞过,先去土石粗者;次用轻粉,随分两入在末内。每以少许,干贴在疮上。 治下疳疮上以孩儿茶,研为细末。先洗疮净。干则小油调敷,湿则干掺之,神效。 [b]博金散[/b] 治下疳疮,臭烂肿痛。 白矾(与密陀僧同为末、相和,入于沙锅内火上炮,汗尽) 密陀僧(以上各五钱) 白垩(二钱) 黄丹轻粉(以上各一钱) 乳香(五分) 麝香(一字) 上为细末。先须另用槐枝、葱白、盐、甘草熬汤,淋 洗一二时,挹干。掺上项药。每用药,先须洗 ,然后掺药,甚者三五次瘥。 [b]胜金散[/b] 治下疳,溃烂或疼痛。 黄连 黄柏 轻粉 银朱 孩儿茶(各五分) 冰片(一分) 上为细末。香油调搽。内服加味泻肝汤。 治下疳疮,久不愈。橡斗子二个,各盛黄丹令满,相合以乱发缠定,烧烟尽为度,同研为末。先以葱白、热浆水洗疮脓尽;次上药,甚者不过三次如神。 疗人阴生疮,脓出成坎。取高昌白矾、麻仁等分,研炼猪脂相和成膏。槐白皮煎汤洗疮,拭干即涂膏,然后以楸叶贴其上,不过三五度瘥。 下疳疮,用五倍子末敷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