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痈

丹溪云∶痈疽发于内者,肺痈、肝痈、肾痈、肠痈、囊内痈、附骨痈,惟肺痈须先解表,今表而出之。 《千金》咳唾脓血,其脉数实者,为肺痈。若口中咳,即胸中隐痛,脉反滑数,此肺痈也。问曰∶病者咳逆,何以知其肺痈,当有脓血,吐之则死,其脉何如?曰∶寸脉微而数,微为风,数为热,微则汗出,数则恶寒,风中于卫,呼气不入,热逼于荣,吸气不出,风伤皮毛,热伤血脉,风舍于卫,其人则咳,口干喘满,咽燥不渴,多吐浊沫。时时振寒,热之所过,血为凝滞,蓄结痈脓,吐如米粥,始萌可救,脓成则死。问曰∶振寒发热,寸脉滑数,其人饮食起居如故,此为痈肿。医反不知,以伤寒治之,不应。何以知有脓,脓之所在,何以别知其处?师曰∶假令脓在胸中者,为肺痈,其脉数,咳吐有脓血。设脓未成,其脉自数。紧去但数,为脓已成也。 [b]〔薛〕[/b] 夫肺者五脏之华盖也,处于胸中,主于气,候于皮毛,劳伤气血,腠理不密,外邪所乘,内感于肺;或入房过度,肾水亏损,虚火上炎;或醇酒炙爆,辛辣浓味,熏蒸于肺;或咳唾痰涎,汗下过度,重亡津液之所致也。其候恶风咳嗽,鼻塞项强,胸胁胀满,呼吸不利,咽燥作渴,甚则四肢微肿,咳唾脓血。若吐痰臭浊,脓血腥秽,胸中隐隐微痛,右手寸口脉数而实者,为肺疽。若唾涎沫而无脓,脉数而虚者,为肺痿也。若咳嗽喘急者,小青龙汤。咳嗽胸胀者,葶苈大枣泻肺汤。咳脓腥浊者,桔梗汤。咳喘短气,或小便短少者,佐以参 补肺汤。体倦食少者,佐以参术补脾汤。咳唾痰壅者,肾虚水泛也,六味地黄丸。口干咽燥者,虚火上炎也,加减八味丸。此症皆因脾土亏损,不能生肺金,肺金不能生肾水,故始萌则可救,脓成则多死。若脉微紧而数者,未有脓也。紧甚而数者,已有脓也。《内经》曰∶血热则肉败,荣卫不行,必将为脓。大凡肺疮咳唾脓血,久久如粳米粥者难治。若唾脓而不止者,亦不可治也。其呕脓而自止者自愈。其脉短而涩者自痊。面色当白而反赤者,此火之克金,皆不可治。苟能补脾肺,滋肾水,庶有生者。但恐专攻其疮,脾胃益虚,鲜有不误者矣。 丹溪治一少妇,胸膺间,溃一窍,脓血与口中所咳相应而出,以参 、当归,加退热排脓等药而愈。一云∶此因肺痿所致。项彦章治一人,病胸膈壅满,昏不知人,项以杏仁、薏苡之剂,灌之立苏;继以升麻、桔梗、黄 ,消其脓,服之逾月瘳。项所以知其病者,以阳明脉浮滑,阴脉不足也,浮为火而滑为血聚,始由风伤肺,故结聚客于肺,阴脉之不足,则过于宣逐也,诸气本乎肺,肺气治则出入易,菀陈除,故行其肺气而病自己.汪石山治一妇,年近三十,形色瘦白,素时或咳嗽一两声,月水或前或后,夏月取凉,遂咳甚不能伏枕者月余,嗽痰中或带血,或兼脓,嗽急则吐食。医用芩连、二陈不效,复用参 等补药病重。汪视左脉浮滑,右脉稍弱而滑,幼伤手腕,掌不能伸,右脉似难凭矣。乃以左脉验之,恐妊兼肺痈也。遂以清肺泄肺之剂进之,三服而能着枕,痰不吐,脓不咯,惟时或恶阻。汪曰∶此妊之常病也,教用薏苡仁、白术、茯苓、麦冬、黄芩、阿胶煎服,病减。月余复为诊脉,皆稍缓而浮,曰∶热已减矣,但吐红太多,未免伤胃,教用四君子加陈皮、黄芩、枳壳,煎服调理。妊至六月,食鸡病作,却鸡而愈。至九月病又复作,声哑,令服童便犹安。汪曰∶产后病除,乃是佳兆,病若复作,非吾所知。月足而产,脾胃病作加泄,竟不救。薛立斋治一儒者,患肺痈,鼻流清涕,咳唾脓血,胸膈作胀,此风邪外伤也。先用消风散加乱发灰二服而鼻利,又用四君加芎归,及桔梗汤而愈。后因劳役,咳嗽吐脓,小便滴沥,面色黄白,此脾土不能生肺金,肺金不能生肾水也。用补中益气汤、六味地黄丸而愈。一儒者,原素善饮,咳脓项强,皮肤不泽,此脾肺气虚,外邪所乘而成肺痈也。先用桔梗汤,后用人参补肺汤而痊。一男子,咳唾痰脓,胸腹膨胀,两寸与右关脉皆洪数,此火不能生土,而土不能生金也。用桔梗汤为主,佐以补中益气汤而愈,一人不时咳嗽,作渴自汗,发热便数,自用清肺降火,理气渗利之剂,服之反小便不通,面目赤色,唇裂痰壅,脾肺肾三脉浮大,按之而数,此足三阴亏损,不能相生,当滋化源,否则成痈矣。不信,仍用分利之药,后果患肺痈,余用桔梗汤,及六味丸而愈。一男子面赤吐脓,发热作渴,烦躁引饮,脉洪数而无伦次,先用加减八味丸加麦门,大剂一服,热渴顿止即熟睡。良久觉而神爽索食,再剂诸症顿减,仍用前药更以人参五钱,麦门二钱五分,五味二钱,水煎代茶饮,日一剂月余而安。此证面赤者,当补肺肾;面白者,当补脾肺,治者验之。一妇,素血虚发热咳嗽,或用痰火之剂后,吐脓血面赤,脉数甚,势甚危,此脓成而血气虚也,余用八珍汤以补元气,用桔梗汤以治肺症,脉症渐愈。一妇感冒风寒,或用发表之剂,反咳嗽喘急,饮食少思,胸膈不利,大便不通,右寸关脉浮数,欲用通利之剂。余曰∶此因脾土亏损,不能生肺金,若更利之,复耗津液,必患肺痈矣。不信,仍利之,虚证悉至,后果吐脓。予朝用益气汤,夕用桔梗汤各数剂,吐脓渐止。又朝仍用前汤,夕用十全大补汤,各五十余剂,喜其善调理获愈。一妇咳嗽吐痰,胸膈作痛,右寸关浮滑,项下牵强,此脾胃积热成痰,非痈患也,以二陈汤加山栀、白术、桔梗,治之而痊。一妇素血虚内热,时咳甲辰孟冬,两尺浮洪。余曰∶当防患肺症。丙午孟春,果咳嗽,左右寸脉洪数,此心火刑克肺金而成肺痈也,脓已成矣,夏令可忧。余用壮水健脾之剂稍愈,彼不慎调摄,果殁于仲夏。 [b]小青龙汤[/b] 治肺受风寒,咳嗽喘急。 半夏(汤泡七次,二两半) 干姜(炮) 细辛 麻黄(去节) 肉桂 芍药 甘草(炙,各三两) 五味子(蜜拌、炒,二两) 上每服五钱,姜水煎服。 [b]葶苈大枣泻肺汤[/b] 治肺痈,喘不得卧。 葶苈(炒黄,研细,丸如弹大) 大枣(十二枚) 水三升,入枣先煮取二升。去枣入葶苈,又煮一升,顿服之。又曰∶治肺痈胸满胀,一身并面目浮肿,鼻塞清涕出,不知香臭酸辛,咳逆上气,喘鸣迫塞,用前方三日一剂,可至三四剂,须先与小青龙汤一剂,乃与之。 [b]桔梗汤[/b] 治咳而胸满振寒,脉数咽干,不渴,时出浊唾腥臭,久久吐脓如粥者,肺痈也。 桔梗 甘草(炙,各一两) 用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分温再服,则吐脓血也。亦治喉痹。《三因》甘草倍之,每四钱名四圣散。《千金》亦名桔梗汤,用桔梗三两,甘草二两,服后必吐脓血。 [b]苇茎汤[/b] 治肺痈。又云∶一本,治咳有微热烦满,心胸甲错。 苇茎(三升,切) 薏苡仁(半升) 冬瓜仁(半升) 桃仁(五十枚,去皮) 用水一斗,先煮苇茎得五升,去滓,入诸仁煮取二升,分温五服,当吐如粥。(《千金》云∶肺痈当吐脓血。苇茎即汀洲间,芦荻之粗种也。) [b]加味消风散[/b] 治吐脓血,如肺痈状,口臭,他方不应者,宜消风散,入男子发灰,研细入和之,清米饮下,可除根,只两服。亦治吐血。(消风散方∶荆芥、川芎、羌活、人参、茯苓、僵蚕、防风、藿香、蝉蜕各二钱,浓朴、陈皮各半两,为末是也。) 韦宙独行方 治心胸甲错为肺痈,[b]黄昏汤[/b]主之。 用夜合皮,掌大一片。水三升,煮取二升,分再服。(夜合树按∶《本草》即乌农树也。) 上肺痈证治要略,以小青龙汤先与一剂,乃行气取脓之药,将以解表之风寒邪气,此治肿疡之例也,后以韦宙方终之者,将以补里之阴气,此治溃疡之例也。(以上六方,皆丹溪所集。) [b]如圣丸[/b](梅师) 治风热毒瓦斯上攻,咽喉痛痹,肿塞妨闷,及肺痈喘嗽唾脓血,胸满振寒,咽干不渴,时出浊沫,气臭腥秽,久久咯脓,状如米粥。 樟脑(另研) 牛黄(另研) 桔梗 甘草(生用,各一钱) 为细末,炼蜜丸,每两作二十丸,每用一丸,噙化。 [b]济生桔梗汤[/b] 治肺痈心胸气塞,咳嗽脓血,心神烦闷,咽干多渴,两足肿满,小便赤黄,大便多涩。用桔梗、贝母、川归、栝蒌仁、枳壳、薏苡仁、桑白皮、防风,以上各一两;生甘草、杏仁、蒸百合,各半两,黄 一两半。上修事 咀。每服四钱,水一碗半,生姜五片。煎至八分,去滓服。若大便秘加大黄,小便秘加木通。 [b]仲景桔梗白散[/b] 治咳而胸满振寒,脉数,咽干不渴,时出浊唾腥臭,久久吐脓如米粥者,为肺痈。 桔梗 贝母(各三分) 巴豆(去皮,炒研如脂,一分) 上三味为散。强人饮服半钱匕,羸者减之。病在膈上者,吐脓血,膈下者泻出。若下多不止,饮冷水一碗则定。(此亦要略方,丹溪不删采用之者,必有微意存焉。) 肺痈,《医垒元戎》搜风汤吐之。 [b]牡丹散[/b](《本事》) 治肺痈吐脓血作臭,胸乳间皆痛。 牡丹皮 赤芍药 地榆 苦梗 薏苡仁 川升麻 黄芩 生甘草(各一钱半) 上作一服,水二盅,煎至一盅,食远服。一方,无黄芩,加生姜煎,名升麻汤。 [b]如金解毒散[/b] 治肺痈。 桔梗(一钱) 甘草(一钱半) 黄连(炒) 黄芩(炒) 黄柏(炒) 山栀(炒,各七分) 作一剂。水二盅,煎八分,作十余次呷之,勿急服。 [b]〔薛〕[/b] 按∶此方乃降火解毒之剂也,发热烦渴,脉洪大者,用之俱效,若脉数咳痰腥臭,或唾脓瘀,宜用桔梗汤。大抵肺痈之证,肺脉洪大,或吐脓不止者难治。脓自止,脉短涩者自愈。面赤火克金也不治。 [b]桔梗汤[/b] 治男妇咳而胸膈隐痛,两脚肿满,咽干口燥,烦闷多渴,时出浊唾腥臭,名曰肺痈,小便赤黄,大便多涩。 桔梗 贝母 当归(酒浸) 栝蒌仁 枳壳(麸炒) 薏苡仁(微炒) 桑白皮 防己(去粗皮) 甘草节(各一两) 百合(蒸) 黄 (各一两半) 北五味子 甜葶苈 地骨皮 知母 杏仁(各半两) 上锉碎。每服四钱,水一盏半,生姜三片,煎七分,不拘时温服。咳者加百药煎,热加黄芩,大便不利加煨大黄少许,小便涩甚加木通、车前子煎,烦燥加白茅根煎。咳而疼甚,加人参、白芷煎。 [b]四顺汤[/b] 治肺痈吐脓,五心烦热,壅闷咳嗽。 贝母(去心) 紫菀(去苗土) 桔梗(炒,各一两) 甘草(炙、锉,半两) 上捣筛。每服三钱,水一盏,煎五七沸,去滓,不拘时稍冷服。如咳嗽甚,加去皮尖、杏仁三枚同煎,小儿量减。 [b]治肺痈方[/b] 上用薏苡米为末,糯米饮调下,或入粥内煮吃亦可。一方,用水煎服,当下脓血便愈。 [b]泻白散[/b] 治肺痈。 桑白皮(炒,二钱) 地骨皮 甘草(炙) 贝母(去心) 紫菀 桔梗(炒) 当归(酒拌,各一钱) 栝蒌仁(一钱半) 作一剂。水一盅,姜三片,煎八分,食远服。 [b]〔薛〕[/b] 按∶此方乃泻肺邪消毒之剂也。若喘咳唾痰沫,肺脉浮数者,用之有效。如脉大发热作渴,宜用解毒散解之,而后用此剂。其或唾脓之际宜排脓,如唾脓后及脉将安宜补肺,初起胸膈胀满,喘急咳嗽,宜发散表邪。 [b]济主排脓汤[/b] 治肺痈得吐脓后,以此排脓补肺。生绵黄 二两,细末。每二钱,水一碗,煎五分服。肺痈收敛疮口,上有合欢树皮、白蔹,煎汤饮之。 [b]排脓散[/b] 治肺痈吐脓后,宜服此补肺。 黄 (盐水,拌炒) 白芷 五味子(炒、杵) 人参(各等分) 为细末。每服三钱,食后,蜜汤调下。 [b]宁肺汤[/b] 治咳嗽唾脓自汗,上气喘急,用此补肺及治荣卫俱虚,发热自汗。 人参 当归(酒拌) 白术 熟地黄 川芎 白芍药 甘草(炙) 五味子(捣) 麦门冬(去心) 桑白皮(炙) 阿胶(蛤粉炒,各一钱) 白茯苓(一钱) 作一剂。水二盅,姜三片,煎八分,食后服。 [b]人参补肺汤[/b] 治肺症咳喘短气,或肾水不足,虚火上炎,痰涎涌盛,或吐脓血,发热作渴,小便短涩。 人参 黄 白术 茯苓 陈皮 当归(各一钱) 山茱萸肉 山药(各二钱) 麦门冬(七分) 甘草(炙) 五味子(各五分) 熟地黄(自制,一钱半) 牡丹皮(八分) 上姜枣,水煎服。 [b]人参平肺散[/b] 治心火克肺,传为疽痿,咳嗽喘呕,痰涎壅盛,胸膈痞满,咽嗌不利。若因肝木太过而致,当补肺。若因肾水不足而患,当补脾肺。若因心火旺而自病,当利小便。 人参 陈皮 甘草 地骨皮 茯苓(各一钱) 知母(炒,七分) 五味子(杵、炒,四分) 青皮天门冬(去心,各五分) 桑白皮(炒,一钱) 上水煎服。 [b]参 补脾汤[/b] 治肺疽脾气亏损,久咳吐脓涎,或中满不食,必服此药,补脾土以生肺金,否则不治。 人参 白术(各二钱) 黄 (二钱五分) 茯苓 陈皮 当归(各一钱) 升麻(三分) 麦门冬(七分) 五味子(四分) 桔梗(六分) 甘草(炙,五分) 上姜枣,水煎服。 [b]葶苈散[/b] 治肺痈咳嗽气急,睡卧不安,心胸胀满。 甜葶苈子(二两半,隔纸炒赤色) 百合(炒) 白附子 北五味子(炒) 甘草节 罗参 款冬花百药煎 紫菀(去木,各一两) 大朱砂(半两另研) 上为末。每服二钱,灯心汤调下。 [b]补肺散[/b] 治肺痈已吐出脓血,以此润护。 真钟乳粉(一两) 白滑石(二两) 上研细。每服三钱,米饮调下。 [b]理肺膏[/b] 治肺痈正作咳唾不利,胸膈迫塞。 诃子(去核) 百药煎 五味子(微炒) 条参(去芦) 款冬花蕊 杏仁 知母 贝母 甜葶苈子 紫菀 百合 甘草节(各五钱) 上为末。用白茅根净洗秤三斤,研取自然汁,入瓷石器中熬成膏,更添入好蜜二两,再熬匀,候调和前药为丸,如梧子大。温水吞下。 [b]五香白术散[/b] 宽中和气,滋益脾土,生肺金,进美饮食。 沉香 木香 明乳香 丁香 藿香叶(各半两) 白术 罗参 白茯苓 薏苡仁 山药 扁豆 桔梗 缩砂白豆蔻 粉草 莲肉(各一两) 上为末。苏盐汤调,空心服,枣汤亦可。有汗加浮麦煎汤下。 肺痈已破,入风者不治。肺痈吐脓后,其脉短而涩者自痊,浮大者难治。其面色白而反赤者,此火之克金,皆不可治。 《金匮·方论》曰∶热在上焦者,因咳为肺痿。肺痿之病,何从得之?或从汗出,或从呕吐,或从消渴,小便利数,或从便难,又被快药下利,重亡津液。故寸口脉数,其人咳,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,为肺痿之病。若口中辟辟燥,咳即胸中隐隐痛,脉反滑数,此为肺痈咳唾脓血。脉数虚者,为肺痿,数实者,为肺痈。 [b]〔娄〕[/b] 此言肺痿属热。如咳久肺伤,声哑声嘶咯血,此属阴虚火热,甚是也。本论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,其人不渴,必遗尿,小便数,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,此为肺中冷,必眩多涎唾,用炙甘草干姜,此属寒也。肺痿吐涎,多心中温液者,用炙甘草汤,此补虚劳也,亦与补阴虚火热不同,是皆宜分治之。故肺痿又有寒热之异也。 [b]〔精〕[/b] 劳伤血气,腠理虚而风邪乘之,内盛于肺也,则汗出,恶风,咳嗽短气,鼻塞项强,胸胁胀满,久久不瘥,已成肺痿也。 [b]〔保〕[/b] 肺痈者,由食啖辛热、炙爆,或酣饮热酒,燥热伤肺所致,治之宜早。